高晓松炮轰清华学霸、奶茶妹妹前男友:你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!
985、211头衔,北大清华毕业······
这些在以往直接跟优秀对等的代名词,近期不断的被“声讨”。
几天前,一篇名为《一个月就辞职: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》刷爆了互联网,爆红的同时,却有很多人感叹,什么时候名校的毕业生都矫情至此。
原文叙述了作者自己从2016年8月到现在整整一年求职期的心路历程。
她本来在腾讯实习,但为了男朋友放弃了在深圳的留用机会,转而投向男朋友所在的杭州求职。费时费心不说,还发现自己迟迟跳不出校招这个“火坑”,只能由最开始的向往互联网公司,逐渐妥协向房地产公司、银行等自己不感兴趣的企业投简历,最终收到了浙商银行总部的offer,但在入职一个月后就辞职,转而跳槽到了心心念念的互联网公司网易。
听上去就是一个女生普通的求职被拒再求职的故事,但加上作者内心的无数OS,就多了很多“矫情”的意味。而最矫情的原因,大概是她给自己冠上了北大的名,却似乎做了不该是北大人该做的事。
一个北大毕业的学生,为了求得一份工作,不断地陷入迷茫和焦虑,挣扎和妥协,希望和失望之中。在她看来自己足够优秀,却没有得到一个优秀的结果,不懂为什么自己会沦落到这步田地。
文中有一句话让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,她说“我明明是一手好牌,拥有令大多数求职者羡慕的优越机遇,却因低估了求职的严峻形势,自己选择走上了Hard模式。”
所以她对优秀的定义,就是“我来自一个数一数二的名校,有精彩的个人经历,在面试时有很多可聊的话题。北大与我而言,就是一个高级职业介绍所,是让我在找工作时打败其他人的利器”。
而现实是,在很多人的认知中,名校培养的不应该是优秀生,而是社会的精英。何为社会的精英,就是不只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还是胸怀安全感和家国天下。
在北大待了六年,除了知道自己很“优秀”之外,对求职的焦虑感却丝毫无处化解,高智商、善于表演却也世俗,逃避自己的精英责任。如果连名校的学生都把目光和格局放在了哪里能买得起房之上,那这个国家的教育不谓为失败。
其实,这已经不是大众第一次对名校生的价值观进行批判,几年前在《奇葩说》的第一季预选赛上,高晓松“炮轰”清华学霸梁植愧对清华教育的视频,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i0140jltnvv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没看过《奇葩说》的读者可以戳视频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,不方便看视频的读者,下面这张图就是当时高晓松“炮轰”清华学霸的主要观点。
视频中,一位名叫梁值的选手,是来自清华大学的校园“风云人物”,校方眼中的最优秀学生之一。法律学学士、金融学硕士、新闻传播学博士。
附梁植花边新闻:奶茶妹妹前男友
据网友爆料称,当时两人同为清华校友,还是奶茶妹妹倒追梁植,两人相恋后,奶茶妹妹更捧着腻着梁植,为他打饭,买饮料等等
梁植和奶茶妹妹合作主持节目
他一上台,就说自己拥有三项清华学历,但现在为毕业做什么而苦恼,希望三位导师支招。
结果这一开口就惹怒了导师,同是清华出身的高晓松直接批评他:“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,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?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?”
“名校是镇国重器”这句话,我当时听完之后就觉得深受触动,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和根本,一个国家培养出了什么样的人才,就决定了这个国家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。而名校在靠教育改变国家的过程中,要首当其中起一个表率作用。
梁植是清华大学的“风云人物”,校长老师眼里的最优秀的学生之一,在那场《奇葩说》的预选赛上自然被代表了精英阶层。名义上,清华大学给了他一个名校生的特权,反过来,却没有在他的身上看到所应承担的要求与责任。
他在清华大学待了十年,法律学学士、金融学硕士、新闻传播学博士,这其中的名头随便一样拎起来都虐普通人几百倍,却在一个辩论的舞台上问老师自己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。
高晓松说:“你就是北京人说的那种,我干什么成什么,我啥也没干,所以啥也没成。”仔细想来不无道理。一个在最高学府读到博士的人,一个觉得尝试不同专业也是在积累的人,积累了二十几年连自己未来该做什么工作都不知道,又何来的家国天下。
有人说,名校与非名校生最大的差距不是收入,而是思维。可现在看来,大多数名校生已然变成了读书机器和赚钱机器,思维里可能背负着情怀,却都被面包打败。
当社会的精英都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平民阶层的不满就会显现出来,一旦精英再无法容忍和适应平凡的社会,就会越来越被人诟病。
高晓松说:“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”所以他不再去清华大学演讲,因为清华大学的学生都在问,毕业后该去国企还是外企,这些学生已经被困在“苟且”里面无法脱身。
他还说,他妈妈现在还在一个人背着背包走遍世界,如果生活被眼前所谓的财产困住,那你这一生就完了。如果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一份工作,工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买车买房,生而为人岂不是浪费。
北大女硕士在她那篇求职悲欢的文章里也说过感慨的话:“那个时候啊真是意气风发,觉得我们是全宇宙最优秀的情侣,世界必将是我们的。”
但这句话听上去有十足的功利性,意气风发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情怀,情侣不是最幸福的,而是最优秀的,世界不是走出来的,而是赚回来的。
在她的理解中,万人都参加的校招是“火坑”,进银行总部工作是“屈从”,只有进到自己心心念念的公司,拿到自己满意的薪水,买得起房再养只猫,这才叫成功。
别人都在努力找自己在这个社会的存在感和价值时,你握着北大的“好牌”,还在吐槽社会的不公平。
每个名校生,每个社会的精英,都想把世界赚到自己手里的话,那留给大多数平凡人的,该是怎样一个狭小的世界。诗和远方在哪里不知道,国家和情怀在哪里不知道,甚至人性的悲悯和善良在哪里都不知道。内心os全部都是:我如此优秀,我本该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而现在这个社会,越来越多的非名校生也在逐渐成为精英。很多“草根阶级”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满腹情怀,在各行各业里大展拳脚,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。更多的95后00后的生活态度发生了变化,不再为了生存失去自己本真的东西。
相比之下,名校越来越多的利己主义者的出现,就显得很不合时宜,生存状况一旦配不上自己名校的牌子就开始怨天尤人,还觉得这是一种“现实主义”的东西。
所以名校生,尤其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学生,本来就是带着放大镜体质被暴露在民众眼中的。国家用最好的教育资源培养他们,他们被寄予了更高的希望,一旦希望破灭,随之而来的就是上百上千倍的失望。
前段时间,清华大学开除11名研究生的事情,同样在全网疯转,爆点绝对不是因为他们是研究生,而是因为他们是清华的研究生。
当然也有人说,每个学校都有几个这样的低素质者,人品这种事情不能一概而论。那么当他们考进清华,想靠清华这块“好牌”给自己的未来铺路的时候,他们真正的在乎过清华这块“牌子”么,一个心里真的装着清华的人,是不允许自己给自己的母校抹黑的。
清华之所以成为清华,绝不因为它的分数线是全国最高,也绝不因为它在我们的首都北京。更多的是它一直以来沉淀的文化底蕴,还有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传承下来的“精英法则”。
不遵守法则的人,是迟早会被社会惩罚的。
的确,今天的中国似乎已经不再需要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了,但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也绝对不是社会生存的姿态,更不应该是名校生的姿态。
主页君有一些比较有趣的群,
资料福利群、金融职场群、Excel群……
里面有很多大神哦~
长按二维码添加FRM福利君,申请加入
*本文来源:注册会计师(ID:gaoduncpa)原创,作者小七,高顿财经签约作者,CPA持证人,中央财经大学毕业,曾就职“四大”,长期专注于财会职场,做的了审计,写的了鸡汤。FRM金融风险管理师(ID:gaodunfrm)整理发布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对版权有异议,请后台联系,议定合作或删除。
你可能还想看: